客户名称:中光电子[韩]
项目名称:中光电子制造业数据整合与协同物流管理系统
项目背景
项目的目标企业是一家韩资著名的电子元器件设计制造集团,该集团在日本建立了研发、销售和采购中心,在韩国建立了销售、采购和制造中心,在国内建立了制造和研发中心,同时在香港、上海、新加坡建立销售分公司。集团内部销售、采购、生产、设计业务处于分布式布局,中、日、韩、香港、新加坡五地之间业务往来频繁,但日常业务均在本地进行管理。
集团业务重点分散在中日韩三地,业务重点分配是日本负责规划及集团物流调度,中国的分厂负责生产,韩国的分布负责全球的销售;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三地各用不同的ERP系统,其技术环境、信息内容产别巨大。
该集团近十年来发展迅速,业务量每年都成倍增加,但是由于分散管理及信息管理技术落后,五地业务沟通阻塞日益严重,信息的不对称,造成业务处理的错误率逐年增加,而近年来订单反应周期明显加长,库存积压变得越来越大;由于没有有效的沟通途径、方法,给集团的整体管理带来诸多不良的影响:
经测算,近五年来,订单反应周期平均增加了2个工作日,库存积压占用资金量增加了近6亿日元,订单按时完成率降低10%;由于分散管理,各地运营计划滞后1周左右。
然而,由于各地实际情况限制,该集团不可能在集团范围内集中更换实施一整套集团管理系统。为改变这一现状,突破管理瓶颈,最终该集团决定采用DataUniShuttle和DataUniForm产品对五地业务系统进行整合,实现销售、采购、生产的统一调度。
分散的管理模式和滞后的信息技术应用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集团的发展要求,成为集团发展的关键性瓶颈。
企业集团原管理模式图示:
数据整合打造协同物流环境
经过对现有管理模式的诊断分析,对集团的管理提出以下改进策略:
1:建立集团系统物流管理体系,并针对集团的物流管理目标实施BPR工程
2:基于CPC模式,建立集团协同物流体系,并开发集团协同物流系统
3:基于当前的IT运营状况,在合理分权的情况下,以数据整合的方式达成集团物流数据的统一管理。
具体的管理改进措施包括:
1.库存是集团管理的基础因素,需要建立集团仓储的统一管理模式。
2.将分散的销售纳入到集团管理当中来,进行统一的销售计划安排。
3.在集团仓储和集团销售的前提下,实现生产的统筹安排,有效抑制生产与销售之间的冲突。
4.通过集团库存管理和集团生产排产,实现物料需求的透明化管理,有效地控制冗余采购,控制原材料库存量。
5.共享生产和发货进度,配合集团库存,实现集团内的产品调度,控制产品积压等等。
项目的数据整合成为BPR实施及项目整体目标达成的关键及制约因素;有效的数据整合实施工作必须完成以下工作:
1)面向协同物流管理需求的企业基础数据模型设计即实现
2)协同物流数据模型设计及实现,建设集团物流ODS数据集市
3)数据整合策略、逻辑设计及实现
4)应用稳定、高效的数据整合工具,实现系统及数据的EAI目标
新的管理模式实现
经过对该集团管理现状和IT应用水平的分析,依据该集团对系统整合后希望实现的管理目标,最终我们制定了具体的整合目标并按此确定了实现此目标所需使用的IT技术和支撑软件。
基于稳定性,可靠性,易用性,开放性,扩展性,安全性,经济性的等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该企业集团规划实现一个轻量级的集团CPC系统.
整体系统的最终实现采用技术如下:
1.数据整合工具:DataUniShuttle/DataUniForm;
2.ODS:MicroSoft SQL Server Enterprise
3.Report Server:MicroSoft Reporting Server
4.Application Server:MicroSoft IIS
5.EAI开发工具:MicroSoft Visual Studio
完成后的CPC系统包括物流规划,操作,监控,对比分析等业务功能,尤其在物流数据监控及数据分析方面,应用BI技术为提升集团的整体无力管理的有效性提供了切实的帮助:
1.合并各地的原材料/产品库存数据,能够达到日期级的集团库存数据,并建立与之对应的以库存为主题的库存BI模块;
2.合并各地的销售计划和销售订单数据,实现实时的集团销售数据,并建立与之对应的以销售为主题的销售BI模块;
3.开发在线的生产计划排产管理系统,实现针对实时的销售数据进行排产,并建立与之对应的以生产为核心的产存销联合分析BI模块;
4.合并物料需求数据和原材料采购配送数据,实现日期级的采购需求和采购配送数据,并建立与之对应的采购/需求分析BI模块;
5.在采购、销售、生产、库存四大类整合数据的基础之上建立综合分析BI模块;
6.为了实现数据的整合,建立统一的物料、客户、机构、计量单位、人员、部门等统一的编码标准,并对各地数据进行标准化管理和转换;
7.为了实现在线排产,建立实时的BOM数据整合系统等等。